湖北仙桃杨林尾东荆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

2025-04-03 03:55来源:新华网   阅读量:10146   

扫描二维码分享

3月30日19时13分,随着主变压器冲击试验的顺利完成,鄂中平原再次升起一颗“绿电力明珠”,融合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国网荆州供电公司仙桃杨林尾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。这项融合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现代化输变电工程,不仅为湖北仙桃注入强劲动能,更以创新实践书写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荆楚样本。

该工程总投资5700余万元,承载着破解区域发展瓶颈的重要使命。数据显示,杨林尾镇2022年最高负荷已达23.07兆瓦,超出原35千伏变电站承载极限。随着维康无纺布企业、武松高速项目部、杨林尾水利管理站等多个工农业用户落户,未来五年区域用电负荷将以年均9.27%的速度跃升。新站投运后,本期供电能力提升至原系统的2.5倍,相当于为辖区经济腾飞安装了一台“超级引擎”。

“党建+基建”聚合力,部门协作强管理

工程开工前,国网荆州供电公司组建仙桃杨林尾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临时党支部,业主项目经理任支部书记,把参建各方党员纳入到支部内,切实把支部建在工地上,以“党建+基建”融合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,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激励党员在一线建功。

荆州供电公司多个专业部门密切协作,精益管理,严格管控工程建设质量、进度、效率。

建设部不定期组织项目部、调度、物资及属地公司等参建单位参加工程“夜会”,提前落实停电、物资、青赔等工作安排,确保各作业层班组施工不因外界原因停工。结合天气、民调等情况,建设部及时调整人员、机具、材料、设备等关键要素,提前分析可能发生的堵点问题,明确协调责任人及反馈时间,保障作业计划有序实施。

项目管理中心实行业主、监理、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一体化运作,突破固有职责分工,业主项目经理统筹整合现场资源,灵活调配,实行“一竿子插到底”的管理方式,业主、监理、施工三方共同参与计划执行管理、现场安全管理、分包队伍及人员管理、作业文本管理等管理具体工作,确保现场实现计划、安全、人员等“四个管住”要求。

攻坚克难抢工期,科技赋能创样本

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荆州供电公司充分考虑生态环保的要求,积极配合当地“生态廊道”建设,有效避开生态红线,将瑞丰-杨林尾110千伏线路1#-7号#杆塔迁移改道。

“方案调整让工期陡增3个月压力,我们必须把每一天都当作决战日。”线路施工项目负责人芦张杰说。

面对挑战,该项目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带头攻坚,攻克道路跨越、地形复杂等技术难题,合理安排各类资源,倒排工期连续奋战,将杆塔迁移的工期赶回来。

线路施工人员面对环保升级与工期压力的双重挑战,在生态保护与电网建设的天平上找到了完美支点,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与高效履约的“双优答卷”。

该项工程多处应用国内领先科技创新场景。110千伏变压器采用非晶合金铁芯的节能设备,每年可减少电能损耗5%。

装配式建筑物采用全栓接装配式钢结构,让变电站实现现场“零焊接”。70吨钢结构构件通过工厂预制、现场拼装,工期缩短了45天,建筑垃圾也减少了80%。

站内采用的复合墙板技术,集保温、防火、装饰于一体的结构墙体,使用寿命可达50年。墙板一体化,施工现场“0叠装、0涂刷”,工期压缩40%。

从架空线入地的生态坚守,从追赶工期的全力奔跑,到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,这座变电站的诞生,不仅诠释了“宁让电等发展,不让发展等电”的服务理念,更展现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科技力量与人文温度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专 题
返回顶部
返回顶部